一、大端模式和小端模式的起源

​ 关于大端小端名词的由来,有一个有趣的故事,来自于Jonathan Swift的《格利佛游记》:Lilliput和Blefuscu这两个强国在过去的36个月中一直在苦战。战争的原因:大家都知道,吃鸡蛋的时候,原始的方法是打破鸡蛋较大的一端,可以那时的皇帝的祖父由于小时侯吃鸡蛋,按这种方法把手指弄破了,因此他的父亲,就下令,命令所有的子民吃鸡蛋的时候,必须先打破鸡蛋较小的一端,违令者重罚。然后老百姓对此法令极为反感,期间发生了多次叛乱,其中一个皇帝因此送命,另一个丢了王位,产生叛乱的原因就是另一个国家Blefuscu的国王大臣煽动起来的,叛乱平息后,就逃到这个帝国避难。据估计,先后几次有11000余人情愿死也不肯去打破鸡蛋较小的端吃鸡蛋。这个其实讽刺当时英国和法国之间持续的冲突。Danny Cohen一位网络协议的开创者,第一次使用这两个术语指代字节顺序,后来就被大家广泛接受。

二、什么是大端和小端

大端和小端是指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储模式,它由 CPU 决定:

  1. 大端模式(Big-endian)是指将数据的低位(比如 1234 中的 34 就是低位)放在内存的高地址上,而数据的高位(比如 1234 中的 12 就是高位)放在内存的低地址上。这种存储模式有点儿类似于把数据当作字符串顺序处理,地址由小到大增加,而数据从高位往低位存放。

  2. 小端模式(Little-endian)是指将数据的低位放在内存的低地址上,而数据的高位放在内存的高地址上。这种存储模式将地址的高低和数据的大小结合起来,高地址存放数值较大的部分,低地址存放数值较小的部分,这和我们的思维习惯是一致,比较容易理解。

举一个例子,比如数字0x12 34 56 78

大端序

低地址 ——————–> 高地址
0x12 | 0x34 | 0x56 | 0x78

小端序

低地址 ——————–> 高地址
0x78 | 0x56 | 0x34 | 0x12

1

在计算机系统中,我们是以字节为单位的,每个地址单元都对应着一个字节,一个字节为8bit。但是在C语言中除了8bit的char之外,还有16bit的short型,32bit的long型(要看具体的编译器),另外,对于位数大于8位的处理器,例如16位或者32位的处理器,由于寄存器宽度大于一个字节,那么必然存在着一个如果将多个字节安排的问题。因此就导致了大端存储模式和小端存储模式。例如一个16bit的short型x,在内存中的地址为0x0010,x的值为0x1122,那么0x11为高字节,0x22为低字节。对于大端模式,就将0x11放在低地址中,即0x0010中,0x22放在高地址中,即0x0011中。小端模式,刚好相反。我们常用的X86结构是小端模式,而KEIL C51则为大端模式。很多的ARM,DSP都为小端模式。有些ARM处理器还可以由硬件来选择是大端模式还是小端模式。

判断方法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#include <stdio.h>
#include <stdlib.h>

int main()
{
int x = 0x01234567;
for (int i = 0; i < sizeof(int); i++)
printf("%.2x ", ((char *)&x)[i]);
printf("\n");

if (((char *)&x)[0] == 0x67)
{
printf("little endian!\n");
}
else if (((char *)&x)[0] == 0x01)
{
printf("big endian\n");
}
}